欢迎进入安康青年创业协会网站!

  通知公告

最新安康青年创业调查
发布时间:2016-07-06 15:50:00  信息来源:安康日报城乡经济特刊
    青年是大众创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业就业工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引领,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创业环境,搭建创业平台,扎实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实施“百千万”创业就业工程,全市青年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发展势头令人欣喜。
    一是创业群体快速扩大。制定出台支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措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强化青年创业辅导培训,青年创业的激情充分释放,“十二五”期间,全市创业主体呈“井喷”式增长。“十二五”以来,我市共有11.98万人成功创业,其中外出创业2.62万人,返乡创业2.32万人,就近就地创业6.61万人,高校毕业生创业0.43万人。据工商部门统计,2015年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2.08万户,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3423户,同比增长27.44 %;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6589户,同比增长25.32%。
    二是创业层次稳步提高。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自我积累增强,创业规模不断提高,新增创业的私营企业逐渐增多。2015年底,全市民营企业7717个,其中当年新登记3423户,民营企业占全市法人企业单位数的98.1%; 各类创业主体新增注册资本 197.16亿元,占民营经济主体总注册资金的25.4%,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规模普遍提高。坚持走以民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着力发展生态友好型特色产业,创业领域逐步向生态旅游、富硒食品、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领域拓展延伸,成为助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2015年,全市以富硒产业、生态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为重点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在GDP占比达65%,其中富硒产业连年以30%的超高速增长。
    三是创业环境持续向好。创业申报审批更加快捷。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建立权力清单和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实行三证连办、一照三号、一照三用,全面落实政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企业登记办证由过去的至少20个工作日缩短到最多5个工作日。融资支持更加有力。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县(区)按每年每10万人不少于60万元设立就业创业基金,专门用于创业开业补贴、创业启动资金扶持等项目,其中不少于15%的比例专项用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贷款额度调整为1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自行贷款财政贴息额度由2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对于进入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统一调整为20万元,合伙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最高可申请6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一年。创业服务平台日趋完善。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7个,2家单位获批为国家示范基地和省级孵化基地,入驻孵化企业522家。培育发展19个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2915家,实现营业收入707.2亿元。创业就业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近期,我们深入部分首次创业和创业初成的小微企业开展了调研,与市青年创业协会进行了座谈交流,从调研情况看,“融资难”是我市初创企业和创业初成企业在后续发展和成长壮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融资难”主要“难”在两个方面,其一,政策性扶持少且门槛高。各级政府已经出台的创业基金扶持、创业贷款担保及贴息等政策,覆盖的范围仅仅是初次创业者,支持创业初成后续发展的相关政策较少。就我市来说,尽管近几年来出台了针对创业者的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等财政扶持措施,解决了一些初次创业者的贷款难题,但由于额度较小,满足不了创业初成企业后续发展壮大的资金需求。国家现有的扶持企业发展的产业发展基金、技术改造资金、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等门槛较高,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弱,在资金、人才和技术方面普遍处于劣势,这些优惠政策很难享受到。比如,在担保贷款方面,财信担保公司需要企业提供自身相关财产的反担保才能给企业提供担保向银行贷款,由于一些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可提供反抵押担保的财产不足,就无法获得财信公司的担保,也就无法向银行贷款。
    其二,市场化融资渠道窄且难度大。目前我市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企业极少,民间借贷的资金成本非常高,创业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仍然以传统的银行贷款为主,但由于信贷政策和担保机制不健全,以及初创企业在企业管理、财务制度、信用等级、自有资产等方面存在天然的缺陷等原因,融资出现了“两难”现象,即银行有钱贷不出,“放贷难”,而企业急需资金又贷不到,“贷款难”。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市初创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能否有效打破这一瓶颈,也就成为我市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的关键所在。
    首先,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针对初创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把现有的财政扶持政策向创业初成企业扩展延伸,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全社会各方面资金扶持创业初成企业发展壮大,把它们“扶上马再送一程”。市县财政分别建立三大专项资金:一是设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金建设,重点支持成长期小微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产品研发等;二是小微企业贷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用于保障经营状况良好、暂时还贷困难的企业及时还贷续贷;三是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金,对银行发生的小微企业贷损失予以一定补偿,并采取银行征信放大方式,扩大帮扶小微企业融资的覆盖面。
    其次,应加快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当前初创企业贷款难的主要症结在于抵押物不足。要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成长期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小微企业“诚信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二是扩大小微企业抵押担保物范围,积极开展存货、订单、仓单、保单、股权、应收账款、知识产权、林权、土地使用权、商铺使用权等质押贷款和在建工程、机械设备抵押贷款业务。三是支持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和网络金融直接融资,对融资成功的给予一定费用补贴。四是降低政府性担保公司对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反担保门槛,扩大担保贷款覆盖面。五是对民营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的担保贷款给予一定额度的风险补贴。六是支持青年创业协会开辟融资服务新平台,协会牵线搭桥,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协会会员量身定制“联户担保贷款”金融产品,为会员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解决会员企业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
    近期,我们深入部分首次创业和创业初成的小微企业开展了调研,与市青年创业协会进行了座谈交流,从调研情况看,“人才短缺”是我市初创企业和创业初成企业在后续发展和成长壮大中面临的又一主要问题。
    “人才缺”主要“缺”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老板”不少但能成长为企业家的创业领军人才很缺。我市大多数创业者所从事的行业集中在传统产业,一些初期创业者既是经营者又是劳动者,企业管理多为家族式管理,主要依赖低工资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成本竞争和个体分散竞争,基本处于产业链的初低端,产品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有的创业者面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心存疑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信心不足,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思想,缺乏干大事业、闯大市场、当企业家和敢为人先的雄心气魄,这也是我市一些成长性很好的企业难以实现转型升级重要原因。二是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我市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所能给付的劳动报酬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公共服务也落后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不强,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短缺。全市进入人才储备库的企业管理者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5.3%,120家民营科技企业从业人员中的专业技术人仅占8.6%。据工商联调查,全市41%的民营企业缺乏中高层管理人员,53%的企业缺乏技术人才,37%的企业缺乏营销人才。
    强化创业企业人才支撑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着力培养一批适应新常态的创业领军人。把青年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创业导师团队,加强对小微企业主的教育培训,培育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和现代经营理念的企业家队伍。二是完善鼓励大学生到小微企业就业的政策。对小微企业新招用大学生并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的,给予一定培训费补贴。对小微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签订固定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三是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小微企业用工需求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效衔接机制,为小微企业新招个人提供免费培训。对企业自行培训的给与一定补贴。四是鼓励科研技术人员以科研技术成果入股参与小微企业经营,提高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创新小微企业服务,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创业辅导、法律维权、管理咨询、财务指导、市场营销、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现代物流等服务。
    为化解企业创业初期和成长过程中的难题,我市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青年创业者,在市工信局的指导支持下,组织成立了“青年创业协会”,开展自我服务、抱团发展。目前,青创协会已有1130名企业会员,9个产业专委会,8个县区工作站。从调研情况看,这些创业者通过青创协会破解难题的自我探索效果良好,值得关注,尚需扶持。
    一是加强了创业企业与政府及群团组织的沟通联系。协会成立党支部、团委、妇委会、大学生创业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加强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沟通联系,掌握产业发展导向,反映会员意见建议,实现政府政策导向、社会各方资源与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对接。
    二是提高了会员的学习培训效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加大会员培训力度,帮助会员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引进专家、学者、著名培训机构开展培训40余次,组织会员外出考察学习20余次,推荐优秀会员参加国家工信部“领军人才”培训 15人次,累计为会员单位解决用工1000余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600 多人(次),帮助4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其他人员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
    三是开辟了融资服务新渠道。成立安康市青年创业协会发展实业有限公司,整合会员资金项目资源,解决会员企业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引进顶鑫投资公司为会员提供投融资服务,开辟了协会融资新平台。协会牵线搭桥,与中行、建行签订合作协议,为协会会员量身定制了“联户担保贷款”金融产品,贷款额的分别达到了180万元、300万元。目前累计为会员单位解决实际融资4.6亿。
    四是初步实现了会员企业资源共享。建立会员信息库,将会员的项目、资金、商品、人力供求信息在关联会员之间进行有效对接,引导会员之间相互支持和合作。先后促进会员业务对接700余次,额度达850万元,节省融资成本20%以上。平利通达刷业就是2015年通过协会平台整合资源合作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青创协会破解难题的尝试,在助力会员企业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本身也处于发展过程中,组织培育、服务功能尚未成熟和完善,需要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一是对各类创业协会进行整合。据了解,除青创协会外,目前我市还有不同部门和群团组织牵头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协会”、“妇女创业协会”等组织,这些协会会员相互交叉重叠,但由于主管单位不同,作用发挥却又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对这些协会进行整合十分必要。
    二是建立项目对接机制。明确一个责任部门,牵头组织与青创协会每年召开一次项目对接会,向青创协会通报纳入政府发展规划的重点产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以及政府支持政策,征集会员企业发展意愿,对有意愿有实力承接政府发展项目的会员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三是搭建银企业合作平台。鼓励和支持市域类各类金融机构与青创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允许青创协会作为一个整体为会员提供信用担保,提高会员单位贷款融资额度。
    四是对协会运行费用给予补贴。对协会为会员单位提供的创业孵化、信息咨询、教育培训、金融担保、法律维权、招工用工等服务,采取政服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定费用补贴。
     (作者系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干部) 

协会简介| 组织机构| 领导班子| 会员入会| 服务宗旨| 发展历程|
协会地址:安康市长岭南路青创大厦2楼201室 电话:0915-8118878    QQ:2227691477    QQ群:180743196

版权所有:安康市青年创业协会 Copyright © www.akchuangy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安康易捷网络(服务电话:400-0915-909)
陕ICP备17006361号

安康富硒茶